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,更重要的是"平時的保養",主要可以分為兩方面:
一方面減少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
另一方面加強皮膚的保濕以恢復皮膚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亞洲人提到過敏原多半會想到食物,其實會對食物過敏的多半是嬰幼兒,在台灣青少年及成人的過敏原大多是塵蟎、蟑螂、狗毛、貓毛等,尤其是塵蟎,不但佔了大多數而且也是最難避免的,我們能做的除了使用空氣清淨機、防蟎產品外,在室內打掃、換床單、換窗簾時也儘量不要在現場,如果使用吸塵器最好選擇可以過濾塵蟎的機種,以免造成空氣中的二次污染。
在嬰幼兒如果有過敏的狀況產生時,食物是我們要優先懷疑的,如果要過濾食物的話,可以先停掉可疑的食物後,再一項一項分開慢慢地嘗試,如果的確有過敏的食物就要避免食用了,常見的過敏食物像是有殼海鮮(如蝦蟹)、牛奶、蛋白、芒果、筍、鴨肉等等;另外也可以抽血檢查過敏指數IgE,若是異常的話可以再進一步檢查過敏原,例如MAST、CAP等檢查。
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,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夏天最容易引發異位性皮膚的就是汗水了,汗水會刺激皮膚造成搔癢,如果去抓則可能造成皮膚炎;另外汗水應該溫和地擦拭,不要用粗毛巾來回摩擦,以免加重皮膚的負擔。
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皮膚缺乏某些脂質,因此水份較容易散失而變得乾燥,皮膚也變得敏感,這種狀況到了冬天更為嚴重,如果洗澡洗太熱膚況會更糟。平時可以使用適當的乳液/乳霜/凡士林來保養,以降低皮膚的敏感度。
在選擇保養品方面,夏天建議使用較清爽的乳液(lotion),冬天或在較乾燥的地區則建議使用乳霜(cream),成份最好不要太複雜、不要加太多香精,主要的成份除了脂質補充劑如乳油木果油(shea butter/ butyrospermum parkii butter)、神經醯胺(ceramide)、或燕麥萃取物(oat meal)…等,現在的保養品更注重消炎及加強保濕的成份,例如:甘草萃取(licorice)、沒藥醇(bisabolol)、洋甘菊萃取(chamomile)、尿囊素(allantoin)、蘆薈萃取(aloe barbadensis)、金縷梅(Hamamelis virginiana)、金盞花(calendula)、積雪草(centella asiatica)…等
在乳液/乳霜以及沐浴用品的選擇上,成份可以選擇較溫和的防腐劑、乳化劑、界面活性劑,較為刺激的界面活性劑比如:Sodium Lauryl Sulfate, do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等, 較容易導致過敏的防腐劑比如:Quaternium-15, DMDM hydantoin等,在選購保養品時應該盡量避免。
平時做好皮膚的保養、選擇適當的乳液/乳霜,除了可以降低皮膚炎發作的頻率,讓皮膚比較不會過度敏感,另外更可以減少局部類固醇藥膏的使用量,降低其對皮膚的副作用。
※文章版權所有,如欲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,謝謝!
延伸閱讀: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養品 http://contrabasso.pixnet.net/blog/post/4229788
留言列表